close

1. 申請三明治計畫之緣起及尋找德方指導教授過程

自我博士班入學開始,便有在注意出國進修的相關訊息,國內對於博士生出國進修的管道,就為熟知的有三種,分別為一般交換、千里馬以及三明治計畫,其中千里馬及三明治計畫均是由國科會負責承辦。在2010年以前,雖然我早早通過畢業資格考,但由於努力仍是不夠,因此在論文發表上難有成績,在學術發表上僅有數篇國際研討會之論文,好在前一年承接下實驗室研發的系統,以及在眾人的努力下,讓我們的研究成果受到IC設計領域最頂極研討會ISSCC青睞,也讓我在畢業的路上跨出一大步。在得知論文錄取之後,便與我的指導教授李順裕教授討論出國進修的可能性,李教授亦鼓勵我多多爭取出國增廣見聞的機會。同年11月,在清大所舉辦的仿神經微電子會議中與德國Ulm University任職的年輕教授 Professor Maurits Ortmanns互動後,正式詢問以三明治計畫赴德研究的可能性,當時Professor Ortmanns也展現高度歡迎,不過由於我們所從事的研究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許多的研究內容都與一些業界廠商有保密協定,因此他也不確定是否能邀我加入他們所投入的專題計畫,因此必須等到Professor Ortmanns回到德國後再作確認。爾後我與Professor Ortmanns亦持續保持聯繫,但在12月初時,Professor Ortmanns告知由於廠商之反對因此無法邀請我到他們學校參與相關研究,但亦替我介紹了一些與我研究領域相關的實驗室,其中一間便是設立RWTH Aachen裡的IAS Lab (Integratierte AnalogSchaltungen)。在作了一些研究之後,發現RWTH Aachen在電子領域的研究在德國竟是屬一屬二,其學校之工程領域在歐洲甚至全球亦是小有名氣,甚至號稱歐洲MIT,培育出無數工業界精英。


在與IAS, RWTH Aachen的聯繫過程中,是由研究所裡的總工程師Dr. Ralf Wunderlich代表所裡的Chair – Prof. Heinen和我接觸。在我提供我的履歷資料後,Ralf便直接向我發出一年到一年半的研究邀請函,希望我能夠到Aachen參與他們的研究,至此我也確定將到RWTH作為我的進修地。在提出申請三明治計畫的過程中,Ralf總是不厭其煩地提供我所需要的資訊以及文件,到了德國之前、中、後也不斷關心我出國的狀況,令當時仍遠在台灣的我深感到相當的溫暖,這次能夠順便來到德國研究,Ralf的幫忙佔了一個決定性的角色。


2. 準備出國

獲知得到獎學金後,才是忙碌的開始,尤其是即將與德國相關機構交涉,要準備的資料量相當龐大,國內一些手續也都要一一處理,所幸國科會當時的助理劉綺君小姐寄給了我們一些有關注意事項,讓我們能夠有條理地將所有手續完成。由於在申請及獲得獎學金通知時我尚單身,且仍有兵役問題在身,但五月後我陸續解決了我兵役問題,也完成結婚登記,即將帶著妻子一起赴德研究,因此在一些手續上與其他同學相比也較為複雜,以下我列出較為印象深刻的準備工作,一方面作為報告之用,一方面也留給往後有意申請三明治計畫的同學作為參考:

2.0 歐元兌換及獎學金合約書

依國科會公文取得銀行水單附在三明治計畫合約書下由學校國際交流單位送至國科會,在收到國科會的回覆公文後,如此便算完成完成獎學金的簽約,不久後也會先拿到前六個月的生活費(以台幣支付)。

2.1 護照

由於我舊護照在2011年1月才剛換新,當時仍有兵役問題,僅能核發有效期限三年的護照,但因申請德國簽證僅需兩年以上的有效期限,所以仍不需要重新換發。若有重新申辦護照之情況,依規定須攜帶國科會的公文前去,否則承辦人員可能不會允許你在有效期限內重新申辦護照。

2.2 簽證

簽證事務算是在出國前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先是等待DAAD的確認函直至七月中旬才拿到,加上德國在台協會對於辦理簽證的方式改變,不再接受現場辦理而要進行網路預約,我們團體辦簽證還要寄信給簽證官預約團辦時間,加上我們人數眾多,因此被拆成兩批辦理。更糟糕的情況是,我們七月中旬收到確認函後當天與簽證官預約辦簽證時間,簽證官排給我們的時間是八月10日及17日,已經近一個月後的時間,而我們在九月初就要出國,簽證核發一般須四到六週,當時我們實在感到相當驚恐,但簽證官在信中一再向我們保證可以在九月初讓我們拿到簽證出國。然而到了出國前一週,僅剩下五個上班日的時間,德國在台協會仍是沒有對我們的簽證作出回應,情急之後我們由員長謝欣成同學代表與駐德科技組的彭組長及黃博士聯繫尋求幫忙,在科技組、DAAD的努力下,波昂外事局迅速地完成我們學員簽證的核發,並讓德國在台協會通知我們去領取,總算在飛機起飛前順利拿到簽證。事後在與黃博士聊天的過程,發現是我們的資料根本就還在台灣而還沒送到波昂外事局,這點領科技組及我們學員都滿無奈的。因此在這我誠心地建議,往後的學員可以事算推算一下何時可以拿到DAAD的證明,並提早向德國在台協會預約時間辦理,例如:秋季班九月出國,約一個半月前,也就是七月中大概可以拿到DAAD確認信,與德國在台協會預約會排到三週後,因此大概六月底甚至六月中就可以跟德國在台協會預約,應該就會被排在七月中或底,恰好拿到確認信不久後,不過一切仍要以當時德國在台協會和一切的情況為主。

更令人膽寒的是眷屬的簽證,本屆成員共有三名學員攜帶配偶,其中黃承威同學還連同孩子一同赴德,在學員的簽證核發時,家屬的簽證德國在台協會仍表示必須等待,但由於出發在即,科技組亦相當熱心聯繫波昂外事局,可能由於家屬們沒有DAAD的證明,因此時效上不可能跟學員一樣快速,所以在出發前一個上班日,我們三位學員的四位家屬都無法拿到簽證,也被迫更改班機時間。在此我們採取了不同的作法,承威的妻小選擇先持歐盟觀光免簽入境德國,再視情況補領簽證,好處是可以同時出國,但到時可能必須離開歐盟回台完成領取簽證的手續再回德國。而我與李建志同學的太太則是選擇留在台灣等待簽證核發,並請旅行社預定下每天飛往德國的機位,之後打算採取視簽證情況隨時出發的準備,因此三位家庭的七位成員每天神經都相當緊繃。在學員們飛來德國的班機上時,德國在台協會便通知我與建志的太太簽證已核發,兩位太太也總算能搭上兩天後來德國的飛機與我們團聚,但對於承威就比較可惜必須再負擔妻小來回台灣的機票費用。僅僅差了一個工作天,卻造成許多人在精神與金錢上的諸多損失,讓我們不禁惋薾。

若有家屬欲同行,申請簽證的文件中需另備一些特別的文件,例如英文戶籍謄本、財力證明以及至少A1德檢證書。英文戶籍謄本在向戶政事務所申請後還需拿到德國在台協會作正本認證動作(收費20歐元);財力證明我們則選擇請親戚與我太太本人到德國在台協會辦理官方的文件(收費40歐元),一來不用多作一次翻譯及公證手續,二來屆時到德國辦理居留時不用擔心自行準備的銀行資料不被當地外事局所接受,財力證明可與戶籍謄本認證同時辦理。至於A1德檢證書是2007年後的新規定,只要是依附非德籍的配偶都必須出示,但可允許一些例外,例如持有大學畢業證書或依附對象為高等研究人員,我太太僅有專科畢業學歷仍在二技就學,因此是以研究人員配偶的身分去申請,但德國在台協會表示不保證在例外內的方式德國外事局一定會受理,有時還是會要求有A1的德語證明,這點也請之後攜眷的學員務必注意。

PS.此次不論是學員或眷屬的簽證,我們都必須向國科會駐德科技組的熱心幫忙表達我們由衷的感激!


2.3 兌換歐元、銀行開戶

在收到國科會的獎學金後,可以自行挑選時間到銀行兌換歐元,當然在兌換時匯率越低購入時越有利,學員可善用台銀及兆豐提供的線上結匯功能,有四小時的時間能夠猶豫,又不用到銀行排隊填資料,只需選擇離家近甚至出發時到機場領取現金即可。在台灣時我們都有在考慮是否兌換旅行支票以降低風險,但由於旅支在歐洲不甚方便,因此我還是決定換成現金帶到德國,因為部分銀行可換到500大面額的紙鈔,即使換10000歐元也只有20張鈔票不致造成攜帶的困擾,因此大部分的學員亦是選擇全數換成現金攜來德國存入銀行內。

2.4 役男的兵役問題

若有兵役的學員必須至役政單位蓋出國許可章,若護照若是留在德國在台協會可去借出,由於我沒有兵役問題,所以更詳細的情況可請其他學員提供資訊。

2.5 必需品的準備

為了保險起見,最好提早準備要攜帶的生活必需品以及需要的書籍,並且列出清單詳細檢查。由於在出國前,有聽說日用品在德國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昂貴,所以我只帶了一本書及基本的夏天衣物和用得到的3C產品就出發了。事實上我們到了這邊也發現的確如此,日用品到超市便買得到,價格也不貴有的甚至比台灣便宜,反倒是這邊的紡織品價格是特別貴,冬天的禦寒用品動輒上百歐元,由於我只準備了夏天的衣物和簡單的外套,所以在選擇上我有時會到家裡附近的二手市場挑選便宜的衣物,或從英國的網站上購買,也可以坐公車到隔壁的荷蘭小鎮挑選,價格都比德國便宜上許多,一些知名好用的戶外品牌,很多都是歐洲生產,在網路上購買也可比在台灣準備節省不省開銷,也不用增加行李重量。今年據當地人說冷得較晚,現時已11月還是常照得到太陽,但等到真的入冬可能還是會相當寒冷,但由於氣候較乾,所以也不會像台灣的溼冷那樣令人不適。

3. 在波昂的生活

3.0 尋找住宿地

由於歌德不提供家庭房給沒有上課的配偶,加上房租也較貴,因此我在赴德前便透過前屆三明治學員的介紹,與在歌德學院之前地址Bab Godesberg附近的一位homestay房東聯繫上,也就早早確定我不住在歌德學院安排的宿舍,且兩人的收費甚至比一個人住歌德宿舍還要便宜。在這個民家中房東讓我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也有郭巧玲同學一起和我們夫妻同住,柯怡妙同學在第二個月也被分到我們家附近的民家,因此每天從歌德下課回家我們便一起開伙煮飯用餐與討論學習心得,每天都挺熱鬧的。其他同學還是大多由歌德協助尋找住宿,若是分配到宿舍都是算品質相當不錯的,還有專人幫忙整理環境,但若是分到民家則是必須看運定決定,例如柯怡妙同學在第一個月就過著慘絕人寰的寄宿生活,好在有即時向歌德學院反應,在第二個月有大幅的改善。

DSC05152(001).jpg     
圖3.0.1 與太太雅芬、巧玲及房東合照

因提早確定了住宿地點,我與郭巧玲同學也可較其他同學早一天出發到達德國摸索環境,也替大家探探路,更讓我們兩天後開始的德文課因有充分的休息而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1 德語課程

在充息一天後,我與巧玲隔天逕自到歌德語言學院辦理註冊手續順便等待剩餘的11名學員到來。提早的準備也讓我們可以到車站幫忙大家提行李。歌德的課程
每期共有18天,每天5小時,算是相當緊湊的課程,但我們發現其中頭尾各一天是讓學員處理住宿事宜並沒有上課,因此實際上只有16天的課程,雖然我們德語課的費用是由DAAD支出,但仍替這昂貴的費用(每月995歐元)感到不可思議。

我們共計上了兩個月的德語,在老師以德語教授德語的情況下,有點德語基礎可以讓我們更快進入狀況,但即使來之前完前沒有接觸過德語,只要每天跟著進度學習、複習,我想要跟得上進度也不是難事。兩個月的課程結束後,歌德會舉行簡單的評鑑測驗,以確定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評估是否能進到下一個階段學習。在課堂上我們還能和不同國家的人一起學習,甚至去認識每個不同國家的特色,以及從他們身上聽到一些小故事,都是在以往的日子裡不曾接觸過的。密在集的語言灌溉下,我想所有學員在這兩個月都收穫良多,在往後到進修地的生活應該都不會有什麼問題。此外,歌德學院是半天的課程,在剩下的半天或週末假日,還會安排一些活動,讓我們有機會出去運用我們學習的德語。而學員在語言班兩個月期間,若在生活上或學習上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向歌德學院的工作人員反應,大多數都可以獲得解決,且也是一個練習德語對話的好機會。

我這班的教師是Elin Yang-Romberg,這位教師對語言有很廣泛的涉獵,會說法語、日語、俄羅斯語,且還會說中文!但在課程中她仍是全程用德語來教學,僅有學員們在下課發問時有時擔心我們沒有搞懂會突然冒出一兩句中文來輔助解釋。但由於她深諳語言的區別,加上我們這班絕大多數都會說中文,因此她懂得用哪種方式教學最適合以中文為母語的人,Lehrerin Elin也覺得我們這個班兩個月來的學習效果相當的好。語言班結束時我們還熱情地與Elin合照還準備了禮物跟卡片,除了表達我們對她的感謝,也替台灣作作國民外交。

Goethe.jpg   
圖3.1.1 與老師的大合照

順帶一提,我太太的德語課是在離歌德不遠的Steinke Institute報名,兩個月的收費還算合理,僅有歌德的三分之一不到,若預算有限的人可以考慮在市中心找這類較便宜的語言學院,且他們核發的學生證在德國亦是有效證件。

DSC_0878(001).jpg   
圖3.1.2 全體三明治學員於語言課最後一天在歌德學院下合照

3.2 日常生活

我們所寄宿的民家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只要我們人到就可以融入當地的生活,任何消耗品只要用完房東媽媽也會很快速的補上,有時還會開車帶我們到附近的超市一起購買食材。房子裡有品質穩定良好的無線網路可使用,讓我們的學習跟生活更有效率。離開波昂前我們夫妻與巧玲同學都相當不捨,還特地作了頓台灣料理與房東一家人共享,因為我們之後進修地都與波昂在一邦,媽媽也邀我們有空常回波昂找她。

PA090164(001).jpg PA090174(001).jpg  
圖3.2.1 與房東一家人共進晚餐

交通方面我們所有學員皆是購買波昂區1b範圍的月票,對於我們每天通勤的交通已足夠,每月約48歐元,可無限搭乘當地的公車、火車與U-Bahn。

食的部分我們大都是自己烹煮,由於我們夫妻加上巧玲共有三人,後期怡妙的加入共四人都是很好調理的人數,一開始我們每天語言課結束後都會去歌德學院旁的Mensa用午餐,晚餐再回家煮,但後期因口味變化不多加上大家覺得歌德學院下課時間在下午一點有點晚,吃完午餐離晚餐的時間太近,且每個人都有稍微變胖的跡象,所以在第二個月我們通常在上完課語課後就直接回家打理,將午餐晚餐併作一餐,相當天僅吃兩餐,這樣的感覺對我們來說都覺得相當滿意,我們四個人也分作兩組輪流煮飯,將時間作最好的運用,但偶爾想與大家聚一下我們還是會去Mensa用午餐。

一到了波昂我們還有很多事必須要完成,但基本上需要知道一點順序不然會白跑很多趟,例如第一天我們試著去辦手機的門號,被要求要有銀行的帳號,因此我們便到銀行詢問開戶事宜,而銀行開戶又需要先辦戶籍登記,所以正確的順序應該是戶籍登記(Anmeldung)>銀行開戶>門號辦理,且在很多地方辦事都需要有戶籍證明,有了這次經驗,我們往後到進修地的第一件事都是去戶政單位辦理Anmeldung。登記為波昂市民後會拿一本優惠券,我們戲稱為一疊”鈔票”,我們憑著這疊鈔票在波昂許多地方穿梭都通行無阻,如博物館、音樂會、歌劇、舞台劇、乘船遊萊茵河,相當好用。

我與巧玲是在noris bank開戶,其他學員則是在德意志銀行辦理,但兩間銀行都同屬德國cash group成員,我們的金融卡只要在成員銀行裡提款都不另收手續費,我們選擇noris bank的另一原因是終生免收管理費,而德意志銀行只要失去學生身份或大於30歲就開會收每月數歐元的管理費。在開戶的同時我們問了行員辦理信用卡的事宜,由於我們六個月後才會有定期的費用入到我們帳戶所以被婉拒核發信用卡,但基本上在德國生活即使沒有信用卡也都還不致於不方便,大多非實體消費或定期費用如電費、手機費等有銀行提供的帳戶都可以定期扣款或作付費的動作。但若真需要信用卡時,我們偶爾還是會使用從台灣帶來的信用卡。

4. 進修地註冊與住宿

大概從九月開始,我便收到進修地RWTH Aachen University寄來的電子信件通知註冊事宜,一開始我們也覺得很奇怪,由於科技組說會統一幫我們取得入學許可(Zulassung),後來與Frau Peters討論後還是決定同時進行,這樣我們就有兩次的機會,而在回覆RWTH Aachen University的國際辦公室不久後就收到他們寄來的入學許可要我去Aachen一趟辦理註冊,在這個邦內博士生是不收註冊費的,只要繳交209歐元的學生會費及學期票費用,學期票可以搭乘邦內除了IC、ICE、THA這類快車之外的所有大眾交通工具,算是相當划算。而其他學員部分幾乎在前往進修地前都沒有收到任何通知,感覺相當的奇怪。

關於在進修地的住宿,Dr. Ralf在我們還在台灣時就安排了一位中國留學生廖雷來協助我們找房,由於宿舍都要提前半年前申請才有機會排到,而預留給訪問學者的房子都無法給夫妻兩人使用,所以必須要找外面的私人公寓出租。更不巧的是,今年正好碰到德國學制改變的交接年,同時有兩屆的新生入學,加上Aachen本身是個大學城,因此造成住房數量的嚴重不足,我們先是透過各種管道找公寓都沒有成果,Ralf與廖雷,甚至科技組、DAAD、學校國際辦公室也替我們相當緊張,好在有次我在某個電子佈告欄看到一則在市中心公寓出租的訊息,馬上通知廖雷替我們聯絡看房,在到達的時候裡面已經擠了約15個學生等待房東的前來,全都我們的競爭者,在德國並不是有錢就可以租到房子,通常都是房東親自挑選想要的房客,當時廖雷說我們機會應該不大要有心理準備,但沒想到房東一來就只與我們聊天,得知我們是DAAD計畫下的學生,在相談甚歡下就直接請我們三天後來簽約,過程中完全沒有理會其他人,實在讓我們感到相當的不可思議。我們的新公寓每個月暖租租金為390歐元,另需自行辦理電力註冊及申請網路,每月全計約450歐元左右,對在市中心的房子來說算是可以接受的價格。而另一位進修地同為Aachen的陳昭佑同學也在朋友的介紹下在10月順利找到一個相當不錯的民家入住。

在此還是必須強調,若可以的話,建議往後學員在確定赴德後就可以聯繫德方的指導教授請求其協助開始找房,通常會有秘書直接幫忙申請宿舍,距到進修地也還有一段時間應該都可以有地房住,私房由於房東都要見到人才會願意出租,所以盡量別像我們一直到最後一刻才確定落腳處,否則在波昂兩個月學語言期間不但要分神找房,還要常跑進修地搶房,過程實在相當痛苦,若進修地不若我們與波昂距離較近的話,就更為辛苦了。

5. 辦理電子居留證(eAT)

自2011年9月起,德國全面換發電子居留證,原本的紙本居留不再使用,因此基本上從現在開始所有人都要改申請電子居留證,與原本的不同比較要注意的只有相片的格式需符合bio metrix生物辨識規格,但只要拿的是辦理台灣身分證可以使用的照片,對於電子居留證都是符合規定的,因此也建議往後學員可以在台灣先洗好數十張大頭照帶來德國使用,因許多場合都派得上用場。

辦理居留證也花了我們很大的心力,截至目前我們甚至還沒有辦成,還造成一些誤會,這些都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在此還是想向Frau Peters及科技組說聲感謝,對於那些誤會我也在這兒再度說聲抱歉。

第一次的經驗是在波昂外事局,經過一個月前的預約通知我們在十月底去辦理,但簽證官以我進修地在Aachen為由請我到Aachen再辦延簽,也提到我的部分是不收費用,而我太太因為DAAD證明文件上沒提及,所以要付100歐的簽證費,因此建議我可聯絡DAAD請他們註明我的太太會一起來德國。而我們的簽證資料會於我們在Aachen完成戶籍登記後寄到Aachen的外事局。

依規定,在Aachen的國際學生要辦理居留,都要到學校的行政大樓SuperC裡頭的外事局分部辦理,因為甫開學,加上學校裡有超過五千名的國際學生,我們都得早起到行政大樓漏夜排號碼牌。在Aachen完成戶籍登記後的隔一週,我們在六點前去領取號碼牌,進到簽證官辦公室,簽證官通知我們資料還在波昂還沒送到,因此寫了封信寄去波昂要他們將資料傳來,並要求我們三週後再去排一次隊,但有順便幫我們的資料建檔。三週後,我們再一次早起去辦理,沒想到簽證官又告知我們資料還在送,要我們在原有簽證到期最後一天早上直接進他辦公室辦理,若還沒有到再核發臨時簽證給我們。所以截至目前我們也還沒有完成手續,但一些距離較我們遠許多,例如進修地在德東的同學,他們的資料都已經送到且已辦好延簽,這點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值得一提的時,第一次在Aachen的辦理的簽證官看到科技組發的財力證明後,提醒我們由於獎學金不是由DAAD而是由台灣支出,因此兩人都必須要付簽證費用共220歐元。在學員間的資訊交流下,我們發現各地的處理方式都不同,有的免收費,有的付了50歐元拿到舊式紙本簽,有的被要求付全額100歐元。在11月底DAAD在Aachen舉辦的DAAD Meeting上,有些其他國家的三明治學員也有遇到一樣的問題,因此我們還特別詢問了國際辦公室的Mrs. Grenier這件事,她也說這要看運氣及簽證官的想法而決定,正好DAAD亞太區的負責人Dr. Klaus Birk經過,Mrs. Grenier也順口問了Dr. Birk這件事,Dr. Birk很熱心的留了我的資料,說他會研究看看並再通知我看怎麼解決,他們的立場是覺得這筆費用我們不需要支付,所以他要幫我們研究看看。隔兩天我便收到Dr. Birk的來電及其秘書的電子郵件,有附上新的確認信,他要我們用那分文件給簽證官看,但不保證不會被收費,事後再將結果回報他們。在下期的期中報告中我會將結果一併寫入。

6. 進修地生活近況

在Aachen的生活型態其實與在波昂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我與太太都相當適應這邊的環境,認為與我們理想的生活相去不遠。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我們所租的公寓是間空屋,即使從前房客手上接下整套的廚具,仍然和一個完整的住房有點距離,臥室甚至連燈都沒有,所以我們大概花了兩週才將所有的事搞定,例如網路申請、電力申請、家具添購組裝、水電配置,雖然辛苦,也付出不少時間金錢,但都是在台灣沒有機會接觸的東西,也讓我們學到許多生活知識。此後我們的生活已漸漸步上軌道,也讓我能更全力投入研究。

Aachen的食物與波昂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海鮮了,由於毗鄰靠海的荷蘭,因此超市的漁貨明顯比波昂豐富且便宜,我太太有時還會在週二坐公車到荷蘭Vaals小鎮的魚市去採買新鮮食材,讓我們在德國也能吃得健康,昭佑同學也時常會到我們家來作客,一同回味家鄉的美食。

PA310319(001).jpg PA310321(001).jpg  
圖6.1 空盪盪的臥室與廚房,床架及鍋子都是我們自己添購,甚至地板、燈座都要自己來


7. 研究近況

在 RWTH Aachen University 裡,我每天一早都會到Dr. Ralf辦公室與其洽談,由於早先一家德國電子製程廠關閉,導致我要設計的專題沒有製程可以使用,且必須等待他們與業界及國家計畫的規格開出後才能確認我電路上的規格,因此他要一些學生先帶著我熟悉研究所裡的設計環境,包含軟硬體的使用及研究方向,他亦商請我協助一些碩士生的研究,並一同完成研討會論文的撰寫。在每週五的會議上(以英文進行),我們必須報告當週的進度,若有任何問題要與大家討論,可以準備簡單的投影片讓大家一起研究,在過去的三週中,也有大學部畢業專題的口試舉行,雖然那些大學生是以德語敘述,但還是可以大致了解內容,也開始感受到台德大學生間學習方式及心態的差異。

LAB.jpg   
圖7.1 研究室環境與同事們

8. 德國生活經驗分享

8.1 交通

我們這屆學員最常使用的長途交通工具就是火車了,所有人也都有購買能打75折的Bahncard。德國鐵路公司(DB)所訂的票價相當昂貴!但若是能提早確認搭乘日期,配合Bahncard的使用還是有機會能夠購買到實惠的票價。當地交通亦有多樣化的選擇,如S-Bahn、U-Bahn、Bus等等,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以及軟硬體的配合,使我們在德國即使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仍然可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8.2 生活禮儀與習慣

甫來到德國時,科技組便有向我們敘述德國的基本禮儀,基本上德國人都相當有禮貌,不管任何時間見到面或分別,甚至是路上的路人都會隨口問聲好。另外我與我太太也一致認為德國人相當喜歡吸煙,甚至到了不吸煙會死掉的境界,對於煙味極度敏感的我們常常在路上感到相當地不適。

8.3 辦事效率

在這三個月與德國人許多次的交涉中,舉凡註冊、居留、辦理電話及網路、戶籍登記等,包括在德國在台協會的經驗,我們都覺得除了大家印象中一板一眼,資料需要相當完整外,最特別的地方常常要加入他們承辦人員的心情,而效率跟人情也與台灣完全無法相比。但基本上只要把該有的資料準備好,要完成所有事項也不是什麼難事。而等待對他們來說也是相當習以為常的事,要來辦事自然需花時間排隊等待,也不會因為大排長龍加快辦事的速度。


9. 結語

這三個月德國的生活,帶給我們的除了感動,也讓我們所有人的生命中多了那麼一點色彩,雖稱不上完美但也多彩多姿。接下來九個月甚至更長的研究生活,才是來德國的重頭戲,也期待著接下來能夠在研究上有所突破、拓展視野。


誌謝
感謝國科會駐德科技組黃淑娟博士、彭雙俊博士、林惠珍秘書與 Ms. Heike Peters 一路來的照顧與協助,讓我們在德國能無後顧之憂地學習語言與展開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